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C++异步编程最佳实践
阅读量:7029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2221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。

Mapreduce问题

多个数据,进行同类型计算,最后汇总结果,怎样用C++解锁此类问题?

这个最简单了,单线程循环处理每份数据好了。

这有何难,创建一块地方,针对每份数据创建个线程执行计算,将结果写入先前创建的数据的对应地方,等各线程结束,完活。

上面的说法都对,只是不够好。

对于单线程处理,在这个多核时代,未免大马拉小车,有点浪费CPU。当问题规模变大,你准备花多长时间计算。
对于多线程这个说法,从策略上来说,没有问题。但问题是你不得不手动启动线程,把结果放到共享内存里,通过thread.join()等待结束。这点操作难度,对于我大C++开发来说算啥,分分钟就搞定了。但问题又来了,现在你的老板问你要针对单份数据的处理函数,返回结果。
呵呵,原来的单份数据处理函数,十有八九长成这样:

RetType deal(Indata t,Retdata& r){    r=balabala;}

为多线程搞的那个为向主线程传递结果,不得不处理共享内存,现在你又要函数式操作,这绝逼不能够啊,于是乎,你不得不又写了一个:

RetType deal(Indata t){Retdata r;deal(t,r);return r;}

呵呵,我似乎闻到了坏代码的味道。

更好的方式

C++11中提供了操作多线程的高层次特性。

  • std::packaged_task 包装的是一个异步操作,相当与外包任务,好比我大阿里把电话客服外包给某某公司。
  • std::future 提供了一个访问异步操作结果的机制,这个是底层机制,在packaged_task和promise内部都有future来访问结果。

说的比较干巴,还是上代码吧!

#include 
#include
#include
using namespace std;long long jiechen(int n){ long long ret=1; for (int i=1;i<=n; i++) ret*=i; return ret;}int main(){ vector
data={9,11,13,17,19}; vector
> fus; for (auto i:data) { packaged_task
pt(bind(jiechen,i)); fus.push_back(std::move(pt.get_future())); std::thread(std::move(pt)).detach(); } for(auto& i:fus) { i.wait(); cout<
<

比较简单,就没必要解释了。跟“古老”的方案比,还是有些不同的

1. 不关心线程创建和结束2. 使用层面无共享数据,这个意味着写子线程函数时你不用小心翼翼担心线程安全问题。3. 抽象层次不同,古老方案本质上还是依靠负作用编程,新标准异步方式则某种程度上跳出了这个范畴。4,如有异常发生,新方案可以在外层处理异常。

上面说了那么多,肯定还是有同学说,引入概念(计算机领域的概念真是多啊),变的难理解了,那有我直接操作线程干活爽。我又想要好处,又想好理解,有简单的方式吗,有简单的方式吗,有简单的方式吗?

还真有:std::async

最佳实践

std::async的原型async(std::launch::async | std::launch::deferred, f, args...)

std::launch::async:在调用async就开始创建线程。

std::launch::deferred:延迟加载方式创建线程。调用async时不创建线程,直到调用了future的get或者wait时才创建线程。

std::async是让大家透懒的,工作过程是这样的:async先将异步操作用packaged_task包装起来,然后将异步操作的结果放到std::promise中,这个过程就是创造未来的过程。外面再通过future.get/wait来获取这个未来的结果。完全可以理解为:

async(func,args).get() 就是启动线程执行func并获取返回值。
应用这个特性,上面的主线程代码变为:

int main(){    vector
data={9,11,13,17,19}; vector
> fus; for (auto i:data) fus.push_back(std::async(jiechen,i)); for(auto& i:fus) { i.wait(); cout<
<

std:async 不是弄出来捣乱的玩意,真的是异步编程利器,至少,在跨平台时不用改代码不是。在项目中,大家应该尽力避免直接调用低层次接口,直接调用async创建新线程。

以上是一家之言,难免偏颇,欢迎探讨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zcwal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javascript继承方法以及优缺点
查看>>
tab 切换下划线跟随实现
查看>>
20+个很棒的Android开源项目
查看>>
跨域、vue双向绑定相关面试题
查看>>
Web Components(一)入门
查看>>
mpvue打包没有app.json等配置文件的解决方法
查看>>
树莓派配置swoole环境
查看>>
JavaScript 工作原理之十二-网络层探秘及如何提高其性能和安全性
查看>>
搭建基于react项目的心得
查看>>
react-native踩坑记录
查看>>
HTTP API 设计入坑指南(一)
查看>>
OkHttp源码分析
查看>>
【挖坑系列】跨域问题相关
查看>>
使用cronolog切割nginx访问日志,定时清理旧日志
查看>>
PHP最常用函数TOP100(翻译)
查看>>
大数据科学新发展展望:不得不知的四大趋势
查看>>
python多线程、锁、event事件机制的简单使用
查看>>
ES6系列之解构赋值
查看>>
goLang 文件操作之二
查看>>
7大维度看国外企业为啥选择gRPC打造高性能微服务?
查看>>